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广州大剧院元年:274场演出交足功课(组图)

《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是故事情节处置、导演手法、灯光舞美与舞蹈编排的典范,更是中国芭蕾舞的巅峰之作,去年在广州上演时,可谓一票难求。而曾在星海开唱的国王歌手合唱团,今年再度造访广州,选定大剧院作为演出场地,足见其影响力。

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风靡全球,作为首部被改编成中文版的百老汇音乐剧,该剧还在广州进行了演员海选,显示了其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去年,广州出生的朱哲琴回到故乡,在广州大剧院演唱成名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并与观众分享其超凡脱俗的音乐,让人印象深刻。

自一年前的5月7日,名为“广州大剧院”的建筑在珠江新城华丽揭幕以来,一系列的歌剧巨制打破了广州歌剧演出的记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剧院呈现了274场演出,吸引了祖克曼、洛林·马泽尔等世界知名音乐家及团体前来演出。广州大剧院积极与艺术机构、企业、社区合作,推动跨界尝试。其中与广东美术馆合作的“启点·动象空间”当代艺术展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一周岁的大剧院在歌剧《托斯卡》的歌声中庆祝了自己的生日。这一年里,大剧院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蹒跚学步,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它交足了功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并存着许多美好的机遇。莫华伦作为签约艺术家对大剧院一年来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广州大剧院从零开始,实行‘零补贴’模式运作,十分难得。他们的胆识和成就令人佩服。”

如今,广州大剧院已经成为广州的一个标志性景观,受到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赞誉。游客们纷纷表示,来到广州,一定要参观这座充满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并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在信息时报记者的专题策划和撰文下,更多的人得以了解这座大剧院的成长历程和它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这座剧院不仅仅是一个演出场所,更是广州文化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广州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不懈追求和发展。现状:大剧院收支挑战零补贴模式

尽管大剧院的业绩显著,艺术总监徐民奇在谈及盈利状况和平均上座率时仍显谨慎。他坦言,剧院目前尚未实现收支平衡,尤其是在零补贴的情况下。

“全球剧院即便有补贴也很难达到收支平衡,我们更是如此。考虑引进高端演出如歌剧,即使票全部售罄,也可能无法覆盖成本。广州大剧院虽市场化运作,但更追求可持续发展与品牌塑造,而非单纯盈利。”徐民奇表示。

剧院的建立填补了广州高端演艺市场的空白,旨在提供更多世界级优秀演出,并扶持本土文化发展。实验性、当代性、创新性演出,使剧院更具魅力。

经验:广州观众文化消费呈现两极分化

经过一年,大剧院管理团队发现广州观众文化消费习惯呈现两极分化,拒绝中庸。广州观众对经典与现代文化均有较高追求,对缺乏个性的演出反应平平。红色经典或知名品牌的演出往往受到热捧,如《洪湖赤卫队》和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的演出均取得了良好反响。新年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也在广州成为一种时尚。

大剧院还尝试引进性、实验性演出,如阿库·汉姆舞蹈团和云门舞集的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反映出广州文化消费多元化,大剧院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争议:高场租成国内之最

尽管大剧院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其中,“高场租”问题备受关注。有观点指出,高场租可能导致观众看不起,剧组或演出主办方演不起。对此,业内人士和观众观点不一。

总体来看,大剧院的成立为广州演出市场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节目,提升了市场总体水平。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演出市场在演出数量、质量和观众成熟度上仍存在差距。仍需努力培养文化消费习惯,引进更多高质量项目,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广州这座繁华都市,剧院如繁星般点缀其间。其中,广州大剧院尤为引人注目,其礼仪之周到、氛围之浓厚,堪称行业典范。

每位走进广州大剧院的观众,都会被场务人员的微笑和柔声细语所感染。她们的服务仿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这座剧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和谐。近期一些关于演出秩序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在王羽佳钢琴独奏会上,部分观众的举止影响了演出效果,让一些音乐爱好者感到失望。著名古典音乐节目主持人赵毅敏在微博上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担忧,呼吁提高观众的素养,共同维护良好的剧场秩序。

除了秩序问题,广州大剧院的场租也曾引发业内热议。高达20万的场租费用,被誉为国内剧场之最。这无疑给演出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导致了票价高昂,使得许多观众望而却步。对此,剧院方面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们通过合作降低成本、实行票房分成等方式,努力降低场租费用。还通过举办公益演出、优惠活动等方式,让观众以更低的票价欣赏到精彩的演出。

关于未来,广州大剧院的发展计划引人注目。徐民奇表示,他们更注重实际行动和特色发展,而不是空洞的口号和目标。他们将通过结合本体业务、遵循艺术发展规律、符合广东实际等方式,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虽然与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并称“中国三大剧院”,但他们明白各自特色和定位的重要性,不是通过比较来形成。他们表示将向先进剧院学习,发挥广东人的创新精神,做出自己的特色。

业内人士建议广州大剧院应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发展擅长的东西。每个剧场都应有清晰的定位,突出优势,共同推动演出市场的发展。广州大剧院因其地理位置优势,应加强与港台的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地区的艺术发展。

未来,广州大剧院已经制定了明后年的演出计划,包括一系列备受期待的作品,如歌剧《图兰朵》、《托斯卡》等。他们还将演出普契尼的又一部歌剧《蝴蝶夫人》,以及中文版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等。他们正在洽谈引进百老汇原版音乐剧《悲惨世界》、《剧院魅影》或《阿依达》等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多元化的艺术体验。

广州大剧院正努力在繁华的演出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场租费用、明确自身定位等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好的演出体验。他们期待着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广东乃至粤港澳地区的艺术发展。

去除狐臭方法大全

狐臭怎么解决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