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疫情泛滥:最严重的三个国家现状观察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印度、美国和巴西成为全球肺炎疫情最严重的三个国家。其中,美国的确诊人数尤为惊人,累计确诊人数已超过千万,死亡人数更是超过五十万。这仅仅是全球疫情冰山一角。
随着疫情的发展,中国的多个地区也遭受了疫情的猛烈冲击。浙江、北京、湖北、河南等地疫情尤为严重。许多地区的医生正在与新冠病毒进行殊死搏斗,重症高峰的冲击使临床一线告急,医疗资源紧张。医务人员的大量感染加剧了这一状况,多家医院医生反映,医护减员超过一半。
各大医院的泌尿外科、外科、心外科等科室的医生纷纷支援急诊和重症。床位的短缺使得这一情况更为严峻。北方一家呼吸科规模排名全国前列的医院,急诊接待量已是平时的5-6倍,重症床位扩容至三倍仍无法满足需求。一位呼吸科医生表示,医院已被全面投入收治新冠病人。
除了人手短缺,仪器和设备的缺乏也成为了一大难题。北京多家三甲医院的呼吸机紧张,源源不断的病人被送来,但呼吸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被送来的大多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氧饱和度普遍较低,然而ICU、呼吸机都已经满员,令医生们倍感压力。
在这种大规模感染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临床上出现大量肺炎病例,甚至再现“白肺”,意味着患者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救治难度加大。中部地区一家三甲医院的呼吸内科医生表示,他们每天都面临病危抢救的情况。
对于当前的困境,医护人员和公众都产生了疑问:我们是否对奥密克戎引发的大流行有些轻视?大规模感染让医护人员措手不及,临床上出现的种种情况都表明疫情的严重性远超预想。
在一所北京大三甲医院急诊工作的医生说:“相比12月上旬,现在更明显的是重症增多。”她表示,如今在急诊见到的病人,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符合重症的标准。现有的医疗资源远远无法满足涌来的急重症患者。医生们不得不长时间工作,甚至捏球囊来替代呼吸机的使用。河南一家三甲医院的ICU医生也表示,他们面临着人手短缺和ECMO满负荷运转的困境。这种严峻的形势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疫情的发展态势,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日前,一个令人紧张的讯息传遍了他所在的科室,要求紧急组建一支包括4名医生和53名护士的医疗团队,随时准备支援北京应对不断加剧的疫情。
在这种紧张氛围下,不仅是城市,一些县乡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河南东北部的一个县城,其人口达到77.6万,县城内有三家医院配备有ICU。其中一家医院的ICU医生表示,从业17年、从事重症9年的他从未遇到过如此紧张的资源短缺情况。往常,ICU的床位常常空置,但现在却已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农村的病人源源不断地被送到这样的医疗机构,这些医院却无力接纳,也无法将病情严重的病人转送至其他医院,因为市、省级的ICU都已满负荷运转。病毒以惊人的速度传播,重症的比例不断攀升,让医生们不得不发出警示,局部医疗挤兑现象已经发生。
面对重症资源的严重短缺,医院正在紧急扩大呼吸科和ICU的规模,同时征调其他科室的病房和医护人员。一些医院的择期外科手术被暂停,以往冬季常见的急性加重病症如慢阻肺等,如今的患者可能面临无法就医的困境。
有限的资源也让一些医生陷入了艰难的抉择。年轻医生们经常面临这样的困境:只有一台呼吸机或一张病床,面对多位病情严重的患者,该如何选择?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医生表示,最近他感到非常崩溃,面对众多的患者,他能救治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尽管自2020年开始,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多地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反映,他们所在医院的重症科室床位并没有明显扩容。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份工作函要求调查各地医院的开放床位数、ICU床位数等信息,证实确实存在此类统计。
临床医生们察觉到,事情在11月开始发生了变化。以北京为例,之前发现的新冠感染者会被送往定点医院,但现在方舱已经满员,普通医院发现的新冠感染者无法再送往定点医院。这种变化导致许多医院不得不自行应对感染者。最近涌来的病人中,重症明显增多,大多为老年人,病情严重,甚至有人血氧饱和度降至六七十。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在业内透露,当下各大医院呼吸科感染科医生都清楚,奥密克戎病毒引起的肺炎病例屡见不鲜,且病情严重者不少。此类重症主要由病毒性肺炎引发,多见于脆弱人群,如老年人群、肥胖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是健康人群,也可能感染奥密克戎病毒而出现肺炎症状。
虽然目前的比例并不高,但部分患者的肺部已出现严重病变,呈现“大白肺”症状。前央视主持人樊登之父去世时,CT检查显示肺部大面积变白。当肺部被炎症广泛浸润时,医学影像上会显示肺部变白。重症“白肺”患者的死亡率超过40%,部分患者会留下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
近期在临床一线观察到的现象与之前的预期存在巨大落差。在12月大流行之前,普遍观点认为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已大大降低。现实中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种落差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当前的季节、人群免疫水平较低以及医疗资源的挤兑。
病毒学家和医生们认为,冬季呼吸道病毒预防能力减弱,尤其是北方地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专家刘善虑指出,冬季不仅有新冠病毒,还有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流感的提前到来可能与新冠合并感染。这种合并感染导致急性肾损伤、急性心力衰竭等重症的发生率增加。
针对坊间关于当下毒株是否为德尔塔变异株或原始毒株的猜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国内监测到的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并未发现德尔塔变异株的流行。
一位不具名的病毒学家指出,评估新冠病毒的毒力不仅要看病毒的致病性,还要考虑人群的免疫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即便是同一突变株,在中国造成的“杀伤力”可能高于其他已经经历过多次感染潮的地区。
疫苗被认为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关键。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的保护力可能衰减。的研究表明,两剂科兴疫苗对于对抗奥密克戎变种已显得不足,而第三针疫苗的保护力在三个月后也会大幅下降。专家建议每年至少接种一次疫苗以保持保护力。
临床医生们观察到,一些重症患者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从轻症发展而来。加强基层救治能力,及时接诊轻症病人被看作是当务之急。目前对于感染者、重症患者、重症比例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等数据尚不清晰,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冯灏对亦有贡献。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者不断增多,临床医生们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基层救治能力,及时接种疫苗并关注疫情动态,以应对这一波感染潮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