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了一位实事求是、勇于面对现实的人物——李鸿章。他自知无法成为圣人,也不追求成为圣人。他以“裱糊匠”自嘲,为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竭尽全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尽管他历经无数麻烦、非议和恶评,但他的坚韧和勇气令人钦佩。
在乡村破庙里上小学四年级时,正值“文革”末期,历史课上,我们知道了李鸿章这个晚清大卖国贼的外号“李混账”。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让我和小伙伴们对他心生厌恶。随着我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我逐渐明白了李鸿章的真实面貌。
在满朝衮衮诸公中,李鸿章是懂外交、善斡旋的佼佼者。在愚昧无知、刚愎自用的满蒙亲贵无法办成的“卖国”差使中,李鸿章凭借老辣的政治智慧,努力运用内政外交手段,善于少赔款、多办事。他在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时,坚持能赔款不割地、能割半岛最好不割让海岛的原则,尽量减少损失。
在外交领域,李鸿章堪称中国历史上背黑锅的冠军。他替满清王朝背完了所有外交黑锅,遭受的委屈比窦娥还冤。正是他在洋务运动中的卓越表现,使他在四大领袖人物中成为办实事最多的人。他主办的洋务事业中有500多个中国第一,200多个亚洲第一。他是多项事业的开山鼻祖,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人才。
在军事方面,李鸿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屡败屡战,自办军工,自筹经费,为朝廷作战。由于上层支持不够、中层执行不力、下层软弱涣散,以及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落后,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李鸿章也因此饱受诟病。
曾国藩的弟子中,他最欣赏的唯有李鸿章的逆流而上和做事的勇气。李鸿章升官的诀窍在于勇于担当急难险重的事务,同时善于行贿。他每年给上层权贵上的“例钱”多达二百万两白银。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李鸿章都是晚清官场的“买单”冠军。尽管他进士出身、饱读诗书、深知圣人教诲、知道礼义廉耻,但在晚清官场这个大染缸中,他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污泥,也因此招来了势利恶名。
李鸿章是一个实事求是、勇于面对现实的人。他以“裱糊匠”自嘲,为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竭尽全力。虽然历经无数非议和恶评,但他的故事仍然令人深思。在晚清官场这个充满恶臭的公共厕所里呆的时间越长的人所遭受的非议和指责自然也越多。大厦将倾之时欲独力支撑何其艰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