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泉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吴鲁,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晋江池店钱头村的状元故居:追溯吴鲁的一生

今天学习方法网带您走进晋江池店钱头村的一座古老宅院,那里悬挂着“状元第”的红色木匾,流传着一位清代状元吴鲁的传奇故事。

吴鲁,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他出生于泉州晋江池店钱头村,于清十六年(公元1890年)以状元及第,官至吉林提学使。

从小聪颖过人的吴鲁,5岁就开始跟随先生读书。他的书法技艺闻名遐迩,尤擅小楷,早期的书体以颜、欧体为基石,笔法刚劲利落。后期的中大楷则融入赵孟頫的笔意,体势变得秀整华滋。

吴鲁的仕途一帆风顺,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便登拔萃科,次年升刑部主事。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中举,光绪十六年更是以一甲第一的成绩夺魁状元。据说,吴鲁殿试时,因文章翰墨超群,竟引发其他考生争相模仿其书法,以期在春闱会试中获得主考官的青睐。

在科举制度废除后,吴鲁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奉派赴日考察,出任吉林提学使,努力推行新政,提倡教育。他亲自编写讲义,兼训兵学,走遍东北各地,为创建各种学堂付出了巨大努力。

吴鲁还是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诗人。他所写的《百哀诗》记录了八国联军攻掠津京的悲惨情景,咏发了人民备受凌虐的哀痛,讴歌了百姓的抵抗精神。史学家甚至称赞他的《百哀诗》为庚子信史。

这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吴鲁,却对清廷在民穷财尽、国家将亡之际的腐败深感悲愤。他虽为官40年,但始终未能补得实缺,报国之情难以实施。最终,他在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选择辞职返乡。归隐后的第二年(公元1912年),他病逝于鼓浪屿菽庄花园。

吴鲁的书法造诣深厚,他的楷书融合了欧、颜、虞、赵的风格,行书端庄典雅,气韵清新。他的大楷作品颇有古人风范,笔力雄健。晋江博物馆收藏了他的大量手稿和书法作品,这些都是他的文化遗产。

除了书法,吴鲁还擅长古书画鉴赏。他的收藏品中,尤以在安徽购得的一方端砚最为珍贵。

吴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他的诗歌、他的书法以及他的收藏品都成为了后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晋江池店钱头村的这座状元故居,我们不仅能看到吴鲁的辉煌成就,更能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怀和对教育的深沉执着。在《正气研斋文稿》中,吴鲁深情叙述了一方珍贵的“正气砚”。这方砚台曾是岳忠武的宝物,背面镌刻着“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字,尽显忠武之精神。旁边刻有文信国的跋文,上方则留有谢叠山先生的记刻。这三位公卿,皆是宋室的忠诚卫士,他们得乾坤之正气,传承着坚韧不拔的品性。

吴鲁视这方“正气砚”为家族之宝,多年来精心珍藏。他去世后,这方砚台被交给后代保管,并因此将书斋命名为“守砚庵”,以示珍视。吴氏后人代代相传,小心呵护,历经五代七十二年,这方砚台依然完好无损。

这方“正气砚”不仅是一件文房瑰宝,更是吴氏家族信仰与坚守的象征。每当家族面临困境,他们便会凝望这方砚台,从中汲取前辈的浩然正气,坚定信念,勇往直前。遗憾的是,近代以来,这方珍贵的“正气砚”不幸遗失,吴氏家族的这段传世故事也随之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正气砚”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却永远不会消失。岳忠武的忠诚勇敢,文信国的坚定信仰,谢叠山先生的高尚品格,以及吴氏家族五代的坚守,都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典范。即便“正气砚”已不见踪影,但它的精神传承将永远照耀着吴氏家族的辉煌历史,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

下一篇:没有了

去除狐臭方法大全

狐臭怎么解决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