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方法网带来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让我们一同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及其弟弟赵光义之间的皇位传承之谜。
一提起大宋,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赵匡胤(927年-976年),这位在公元960年经过陈桥兵变夺得皇权的人物。他的霸气与威猛,让人印象深刻。
赵匡胤的皇位传承并非直接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这背后的原因究竟为何?这其中最为可信的记载便是被称为“金匮之盟”的盟约。
宋太宗继位后,太平兴国六年,宰相进献一金匮,里面藏有一书约,这便是太祖传位于太宗的理论基础。故事要从赵匡胤在位时,皇杜太后病重说起。她召见太祖和宰相赵普,询问皇位得来之道。太后提出,皇位传承应传给弟弟赵光义,以避免后世之君因年幼而失去天下。太祖在考虑后答应了这一要求。宰相赵普手写了盟约,并将其藏入金匮之中,这便是“金匮之盟”的独传约。
关于金匮之盟的真实性,人们存在诸多疑问。从理论分析来看,第一,赵普在宋太宗继位六年后才拿出金匮之盟来证明赵光义的继位合法性,这让人产生怀疑。为何不在刚继位时就公开这个盟约?第二,金匮之盟是在宋太祖刚当上皇帝没多久就达成的协议,当时太祖正值壮年,为何杜太后如此着急让老赵约定传位于弟弟?是太偏爱赵光义还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第三,赵匡胤真的有这么老实吗?作为一个开国之君,为何会接受传位于弟弟而不是自己的亲儿子?是否是因为赵光义在朝中的势力很大,老赵无法扳倒他,只能妥协接受这个协议?
除了独传约外,还有三传约的版本。即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再传给光美,最后传给德昭(赵匡胤儿子)。三传约的可能性比独传约大,因为它更能被各方接受。历史的发展却与三传约大相径庭。弟弟光美受到打压吐血而死,侄子德昭畏罪自杀身亡,德芳因病而亡。自然,三传约失效,皇位就传给了赵光义的后人。
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变数。无论独传约还是三传约,最终的结果是皇位又回到了太祖一脉。无论如何,百年后太祖看到自己的子孙再次掌握皇权,想必也能感到欣慰。而这段关于皇位传承的谜团,也将永远被历史记载所记载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