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销后遭遇工伤怎么办?工伤保险案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张学瑞、见习记者刘晓雨,滨州报道。在劳动者遭遇工伤后,如果病情逐年恶化,甚至在公司注销之后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该如何维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案例。
屈某是香港某普公司独资子公司深圳某能源公司的一名员工。在2010年的一次工作中,屈某不幸吸入三氯乙烯,被诊断为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经过工伤鉴定,屈某被认定为九级伤残。社保部门依据其参保情况,向屈某支付了一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随着屈某伤情恶化,其于2013年底被重新评定为六级伤残。屈某要求深圳某能源公司增加赔偿,除了社保基金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外,还需支付近70万元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和伤残津贴。
正当屈某与深圳某能源公司的诉讼进行时,该公司却启动了清算和注销程序。这无疑让屈某的工伤赔偿问题陷入困境。那么,公司注销后,工伤赔偿责任由谁承担?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罗巧法官介绍,虽然深圳某能源公司在诉讼期间被注销,但其唯一股东香港某普公司在资产清算中承继了219万元资产。香港某普公司同样需要承担深圳某能源公司的工伤保险责任。这是一种财产和责任的双承继。对于屈某主张的赔偿数额标准,法院依据其工伤前的平均工资进行了审查。最终判决香港某普公司一次性支付屈某至退休之日止的伤残津贴差额和精神抚慰金。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庭的洪望强法官指出,对于工伤五到六级的劳动者,条例规定应按月支付伤残津贴而非一次性支付。但在本案中,考虑到用人单位已经注销的特殊情况,判决一次性支付伤残津贴是较为公平合理的选择。关于屈某主张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的请求,根据相关规定,这一费用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因此法院判决不予支持。那么遭遇这样的问题应当如何应对呢?
劳动者面对此类问题应首先了解自身的权益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一旦遭遇工伤并且公司注销的情况应尽快咨询专业律师寻求帮助并保存相关证据如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工资水平。同时劳动者应明确自己的工伤等级和相应的赔偿标准以便在维权过程中有据可依。总之劳动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既要积极维权也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