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狐臭治疗 >

侗族戏剧 侗族的咚咚推是一种什么表演形式

深藏于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的古老艺术:侗族傩戏“咚咚推”

戏剧,一直是古代人们唯一的观赏消遣方式。从北方的京剧、豫剧、川剧,到南方的歌仔戏,每一种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而在这其中,侗族傩戏“咚咚推”,则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和深厚底蕴的艺术形式。

“咚咚推”,这个富有节奏感的名称,源自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它在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流行,名字来源于演出时所使用的锣鼓之声。在这种鼓声和锣声中,演员跳跃舞动,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表演。

关于“咚咚推”的起源,虽然难以查考,但我们可以从侗族的历史和文化中寻找线索。天井寨的侗族人早在明永乐十七年(1419)就从靖州迁来。有传说指出,“咚咚推”的表演艺术可能源于靖州。每逢祭祀、天灾或瘟疫时,都会演唱“咚咚推”,似乎在表达侗族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愿景。

侗族傩戏“咚咚推”的剧目丰富多彩,既有反映本民族生活的剧目,如《跳土地》、《癞子偷牛》、《老汉推车》等,也有以关公为主角的剧目,如《关公捉》、《古城会》等。它的音乐主要由当地的山歌、民歌发展而来,常用的曲调有溜溜腔、石垠腔、吟诵腔、垒歌等。所有的演唱和表演都使用侗语,且所有角色在演唱时都会戴上面具,这些面具被称为“交目”,共有36个。

“咚咚推”的表演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演员们在舞蹈中表演,双脚合着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断跳动。这种舞蹈形式据说源于牛的形态,是侗族农耕文化的产物。

“咚咚推”的面具在1949年失散,给这一艺术形式带来了挑战。但当地群众后来重新制作了面具,恢复了这一古老艺术的本来面目。这一努力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和赞赏。“咚咚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甚至得到了日本和韩国专家的多次考察和高度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侗族傩戏“咚咚推”在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对这一古老艺术的最高认可和赞扬。侗族傩戏“咚咚推”,这一深藏于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的古老艺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下一篇:没有了

去除狐臭方法大全

狐臭怎么解决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