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国通过了备受瞩目的《2018年度税法》草案。这一法案定于2019年正式生效,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在线零售商,尤其是境外商户,履行其在德国的增值税义务,从而杜绝一切形式的偷税漏税行为。
该法案规定,所有在线零售商必须向德国税务部门申请增值税登记证明,此证明的有效期限为三年。网络电商平台企业肩负起了重要的监管责任。它们需要收集、记录和验证平台商户的各项数据,协助监管这些商户的纳税义务。一旦发现商户存在税务欺诈行为,这些电商平台还需要为相应的损失承担责任。
由于该法案主要针对亚马逊、亿贝等大型电商平台,因此也被外界称为“亚马逊法案”。去年底,一些在亚马逊德国版平台上经营的境外商户因未依法缴纳增值税,账号被德国税务部门封锁,账户资金也被冻结。这些商户在亚马逊物流仓库的货物也被暂时封存。只有配合德国税务部门的调查,办理好德国税号、补缴税款并缴纳罚金后,才能恢复营业。
在德国,增值税的普通税率为19%,而对于特殊商品如食品、报刊等,则实行7%的优惠税率。根据德国税法,任何在德国境内产生的进口、商业交易以及服务行为都需要缴纳增值税。对于已经在其他欧盟国家注册了增值税号的商户,只要他们在德国累计12个月的销售额超过10万欧元,就必须在德国注册增值税号并进行申报。
此前,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的商户被视为独立经营者,应自行履行增值税的申报和缴纳义务。许多境外在线零售商通过隐瞒年销售额不足10万欧元的方式,逃避在德国注册增值税号的责任,从而逃避缴税义务。
德国早在2016年便流露出对在线零售商加强监管的意向。对于境外电商在德国登记增值税号的审核,德国的标准十分严格且耗时较长。一旦这些商户的账号被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查封,他们可能会因资金链突然断裂而面临破产的风险。许多境外电商纷纷抓紧时间补登税号。据柏林新克尔恩税务局的统计,自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底,登记税号的境外在线零售商数量激增了6倍。这些商户中,不乏一些月利润高达13万欧元或物流仓库货值达300万欧元的商家。
德国财政部估计,每年因网络电商漏缴的增值税总额高达10亿欧元。财长奥拉夫·肖尔茨表示,新法案生效第一年的目标便是增加5亿欧元的税收。这不仅关乎网络电商的公平竞争环境,也直接关系到所有公民的利益——这些漏缴税款本可用于公共建设,如拓展道路、新建学校和翻修桥梁等。
德国信息技术与电子通信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托马斯·克里瑟尔提醒说,“亚马逊法案”的对象范围过于宽泛,给电商平台增添了过多的监管义务,可能会给这些平台带来过度的负担。虽然让所有电商履行缴税义务有利于公平竞争,但建立一个目标不明确、责任过于繁重的监管体系可能会影响整个网络电商行业的繁荣。这一观点值得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思考。(本报柏林电) 2018年9月6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