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意义与“招弟们”的困境
澎湃新闻记者 朱轩 采访报道
在华夏大地上,名字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庭的期望。对于那些名为“招弟”的女孩们来说,名字背后的含义却成为她们生命中的一道阴影。
芃芃,一个因名字而感到自卑的女孩,在经历一番努力后,终于成功改掉了伴随她20年的名字。像芃芃一样,被称为“招弟”“招娣”的女孩们,其数量在某个省份就超过万人。
随着澎湃新闻《当“招弟”决定改名》的报道发布,更多的“招弟”们开始分享她们的改名经历。例如迎娣改名“于歌”。她的经历反映出“招弟”这个名字所带来的困扰并非个案。
民法典的新规定为这些女孩们带来了一丝希望,但改名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缺乏明确的法律指导,各地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使得改名之路充满挑战。这些女孩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学校、社会的歧视,还要应对家庭的期望和压力。
以出生于1999年的安徽女孩小唯为例,她曾因名字受到同学的欺凌和嘲笑。即便进入职场,她依然要面对同事、领导甚至顾客的调侃和解读。她曾尝试与父母沟通,得到的却是轻描淡写的回应和让她自己去改名的建议。每当这时,她总会深感人生的悲欢并不相通。
于歌也曾面临同样的困扰。她的名字给她带来了一种“不好的印象”,这种印象从学校一直延续到社会。在求职过程中,她发现许多人对她的名字产生了误解,甚至影响了她的面试结果。这些经历让她意识到,在职场上,她的名字可能会成为别人质疑她工作能力的原因。
正如这些女孩们所经历的那样,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她们依然选择站出来,寻求改变。她们开始意识到,名字并不能定义她们的人生,她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而活。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她们愿意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故事中的悲欢离合,不仅仅在“招弟”们的生活中上演,更在她们寻求改名的道路上曲折展开。这些女孩们在尝试改变命运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挑战和困难。她们渴望摆脱旧有的名字,追求真正的自我,却发现与户籍民警在名字理解上存在分歧。这种认知差异严重影响了她们能否顺利改名的进程。
于歌的故事则充满了温暖与顺利。下定决心改名后,她迅速行动,经过简单的电话沟通和准备相关材料,整个流程在短短四天内完成。这让于歌感到欣喜,她说:“我感受到了民警姐姐的关心和理解。”虽然改名费用仅为20元,但对于歌来说,这是一次心灵解放的旅程。她终于摆脱了困扰她多年的名字,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并非所有人的改名之路都如此顺利。小唯在决定改名后,经历了漫长而繁琐的流程。她说:“虽然过程有些辛苦,但当我看到新名字的实名认证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对于她来说,改名是一种自我解放,让她终于能够摆脱那个让她自卑的名字。
有些人却在这条路上遭遇了重重阻碍。芃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试图说服民警改名的重要性,但遭到了拒绝。她说:“我被户籍民警的要求所困扰,感觉他们想让我知难而退。”尽管如此,她并未放弃,最终成功改掉了名字。这种坚持和努力,让人深感敬佩。
相比之下,一些人在改名道路上遭遇了更大的困境。例如“群娣”等网民反映多次申请改名被驳回的情况,让人们深感疑惑:为何同样受到名字困扰的人,改名的流程却宽严不一?这引发了人们对相关行政法规的质疑。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姓名权有明确的规定,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困难。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进步与法规更新之间的挑战和冲突。
这些女孩们的改名之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她们在追求自我认同和解放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困难。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尽管法律在进步,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认同的权利和机会。我们也期待相关法规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保障人们的权益。在深邃的法律世界中,关于姓名权的一直备受关注。东南大学法学教授刘练军对澎湃新闻阐述,民法典中关于姓名权的规定并不能直接作为姓名登记的法律基础,因为民事规范与行政规范有着明确的界限。姓名登记属于行政登记行为,其直接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此,上海市大邦律师事务所的丁金坤律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强调了姓名权虽然是公民的民事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遵循户籍地的法律法规。
深入各地关于姓名更改的规定,我们发现成年人在寻求改名时,需要符合一系列的硬性规定。比如安徽省规定,成年人更改姓名需满足名字违背公序良俗、含有冷僻字等条件。江西和其他部分地方也有类似的规定。这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为许多想要改名的人设置了门槛。特别是在“招弟”、“招娣”这样的名字背后,往往隐藏着传统的家族观念和性别期待,这在现代看来可能被视为对女性的物化。“招弟”、“招娣”等名字在现代社会被一些人视为违背公序良俗。
对于什么是违背“公序良俗”,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像芃芃这样的个体,可能认为自己的原名“招弟”违背了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但户籍民警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对此,刘练军教授表示担忧,他认为“招弟”、“招娣”这样的名字反映了传统的家族观念,是对女性的物化。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名字可能被视为过时和不适当。
丁金坤律师强调了对“公序良俗”的解释需要具体化、类型化,并且符合社会常识。针对改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家们呼吁立法规范化,强调需要一部统一的姓名法来指导实践。在这方面,刘练军教授也在《东南法学》上发表过相关建议,他认为现行户口登记条例在姓名登记实务方面存在立法匮乏的问题。他主张放宽对改名理由的限制,允许基于个人价值观、情感等主观原因进行姓名变更。
于歌改名的故事是一个生动的实例。她选择了结合父母的姓氏,加上一个富有寓意的字,表达了她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改名后的她,如同“章鱼哥”一样,拥有很多朋友和爱她的人。她的新名字是她个性的一种体现,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梦想。
关于姓名权的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议题。在追求个性化、自由化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允许他们在法律框架内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姓名。对于传统的观念和文化,我们也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以期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你好,招弟。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真正的自我,勇敢地追求你的梦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