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刑罚的残酷程度常常令人胆寒。其中,“诛九族”的惩罚尤为惨烈,而历史上更有一人遭受了“诛十族”的酷刑。这究竟是何等大罪,以至于要加一族呢?让我们一同这背后的故事。
这一切要从明朝的一场权力斗争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孙子朱允炆青睐有加,因其单纯老实的性格和孝顺之举。朱元璋跨越了自己的儿子,直接钦点朱允炆为接班人。这一决定让在边塞的朱棣心生无奈,尽管他的才略更胜一筹,但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朱允炆继位后,受到权臣的影响,对叔叔朱棣开始打压。大臣们担心朱棣功高盖主,建议削藩。朱允炆下旨后,惹怒了朱棣,他决定起兵谋反。
朱棣一路杀回宫中,战胜了朱允炆,并成功夺位。但朝中很多大臣并不认同他的皇位。为了稳固江山,朱棣开始清理门户,许多进言的大臣因此丧命。
一位名叫方孝孺的大臣出现了。他的文采让朱棣十分欣赏,朱棣曾多次尝试让他归顺。但方孝孺为人刚正不阿,只认定朱允炆,誓死与朱棣抗衡。在他看来,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这是大逆不道之举。而朱棣则认为这是朱家内部事务,无需外人置喙。
当朱棣让方孝孺起草登基的诏书时,方孝孺誓死拒绝。朱棣气得说要诛他九族,而方孝孺回应:“别说九族了,十族又怎样?”这句话成了他遭受“诛十族”的导火线。
所谓的“十族”,除了方孝孺的直系亲属外,还包括他的朋友和门生。这意味着所有与方孝孺有关系的人都要受到牵连。这场前所未有的酷刑在南京的聚宝门设立刑场,朱棣亲自坐镇,要杀鸡儆猴,并让方孝孺亲眼见证这一过程。
方孝孺的朋友和门生众多,要一一斩杀需要时间。这场“诛十族”的过程持续了七天,共有800多人陪葬。方孝孺眼睁睁看着与自己相关的人一个个被斩杀,其残酷程度难以想象。朱棣下令凌迟处死方孝孺。
方孝孺的忠臣形象以及他刚正不阿的作风被后人敬仰。他被誉为“节义第一”,但很多人对方孝孺的遭遇感到不值,同时也痛恨朱棣的残暴。这段历史已成为长河中的一部分,如今只能当作故事来讲述。